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诗句 > 正文

关于苏轼庐山哲理的诗句是合集(精选) 庐山烟雨苏轼原文

2024-01-10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关于苏轼庐山哲理的诗句是合集(精选) 庐山烟雨苏轼原文

关于苏轼庐山哲理的诗句是合集(精选)

1.苏轼有哪些关于庐山的名句(诗句)

初入庐山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过庐山下

苏轼

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

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

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

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

题西林寺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过圆通诗

苏轼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2.诗人苏轼看庐山后感慨的诗句

作品:题西林壁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缘: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

直译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3.苏轼登庐山的领悟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这位被历代文人所推崇的具有多方成才能的文学家,在往游庐山之前,有关庐山的一些优美传说曾深深地激动过他,苏轼数次登庐山。他第一次游方,庐山,是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一带),当了四年的团练副使之后,在调往河南汝州(今临汝县)的赴任途中,苏轼几次上山,庐山的很多地方都留下

了他的游踪,从山南到山北,从山上到山下,跋山涉水,游览了庐山诸峰,然而,哪里才是庐山的真面目呢?诗人在思索着,探求着,人个深刻的哲理也随之在心中孕育着。而他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这首诗不发滔滔议论,却说出了不少人心中想说而不说不清楚的哲理。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心境和不一样的角度,看一件事情,得出来的结论可能会有千差万别。两个人在一起,同化对方/求同存异/保持现状,哪种方式能在一起走得更长远些呢?由不同的人来看,又会得出很多不同的结论。

4.苏轼在庐山写的诗全部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5.关于苏轼写的庐山的诗句

初入庐山苏轼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苏轼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过庐山下苏轼乱云欲霾山,势与飘风南。

群侪相应和,勇往事骖骠。可怜荟蔚中,时出紫翠岚。

雁没失东岭,龙腾出西龛。一时供坐笑,百态变立谈。

暴雨破坱圠,清飚扫浑涵。廓然归何处,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五老数松雪,双溪落天潭。

虽云默祷应,已有移文惭。题西林寺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过圆通诗苏轼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题西林壁》的诗作共有三首:其一,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四万八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其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看山了不同(另作: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三,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赠东林总长老》:「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何如举似人。

」《瀑布亭》:「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初入庐山三首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自昔怀清赏,神游杳蔼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在庐山。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人人识故侯。栖贤三峡桥吾闻太山石,积日穿线溜。

况此百雷霆,万世与石斗。深行九地底,险出三峡右。

长输不尽溪,欲满无底窦。跳波翻潜鱼,震响落飞狖。

清寒入山骨,草木尽坚瘦。空蒙烟霭间,澒洞金石奏。

弯弯飞桥出,潋潋半月彀。玉渊神龙近,雨雹乱晴昼。

垂瓶得清甘,可咽不可漱。开先漱玉亭高岩下赤日,深谷来悲风。

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乱沫散霜雪,古潭摇清空。

余流滑无声,快泻双石谼。我来不忍去,月出飞桥东。

荡荡白银阙,沉沉水精宫。愿随琴高生,脚踏赤鯶公。

手持白芙蕖,跳下清泠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短句子网 ? 苏轼关于庐山哲理的诗句是

相关标签: 苏轼 哲理 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