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生活知识 > 正文

环境危机有哪些 生态环境危机有哪些 目前的生态环境危机有哪些

2023-04-24 来源:互联网 【 字体:

环境危机有哪些  生态环境危机有哪些

在三大环境危机的情况下又有什么办法呢?

2020年9月份新冠疫情爆发及其后的全球大流行给全球带来了各方面影响,目前各个国家正致力于应对新冠疫情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并期望能够尽快摆脱其影响,重新焕发经济社会活力。但我们应该承认,按过去那种“照常营业”,单纯“走老路”的重建路径并不可行。联合国呼吁各国政府在制定经济复苏政策和方案时,需要选择低碳和绿色发展路径,“更好的重建”(Build Back Better),并要统筹兼顾治理污染,应对气候危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三个方面。

最近对53个国家230名经济学家的一项调查显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绿色和低碳的经济刺激措施、更大力度节能、提高能效、向清洁能源过渡是重振经济并能带来最大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不二之选。

联合国环境署联合有关合作伙伴颁布了《2020减排差距报告》及《2020生产差距报告》,告诉我们:若要真正达到巴黎协定所规定的1.5°C温控目标,全世界2020-2030年内化石燃料生产量每年将需下降6%左右。但目前的现实却是各国化石能源生产规划年平均产量高。



拯救地球是全人类都在采取行动的

1987年9月16日,在联合国环境署的推动下,《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正式签署,致力于保护南极臭氧层。这是继1985年3月22日,全世界28个国家通过并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后,人们再次为南极臭氧层空洞的修复做出的努力。



南极冰川融化

说到南极臭氧空洞的修补,涂瑞和爱将其与现代版“女娲补天”相提并论。

在中国,有一个著名的神话故事,叫女娲补天。上古天塌地陷,洪水泛滥,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洞,水患减轻。这和1984年英国科学家第一次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洞的情况颇有相似之处。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上99%以上的有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圈及人类生存。我们所用的氟利昂恰恰是造成大气臭氧层损害的罪魁祸首。氟利昂作为长寿命的人工化合物最终将升至平流层并受到太阳紫外线辐射的损害而释放出氯原子并摧毁臭氧分子分解臭氧造成臭氧层耗损。

要使南极臭氧空洞停止持续扩张,惟一之计是冻结和减少氟利昂及其他消耗臭氧层物质。

自从《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以来的三十多年中,终于有机会看到南极臭氧层空洞逐步得到恢复的喜讯。据2018年有关资料统计,过去一段时间内南极上空臭氧层厚度与宽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环境危机有哪些


拯救地球的相同行动还包括控制温室效应和防止全球变暖加剧。

地球大气层是地球表面包裹着的混合气体层,水,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和氟氯代烃等(如氟利昂)可以拦截太阳对地球表面照射的能量。气体含量过高时会引起地表温度的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如同为地球披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正是地球具有适合生命繁衍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条件。

但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造成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全球气候显着变暖。如果气温持续上升,将加剧南北极冰盖融化并带来海平面显着上升和导致海洋酸化的一系列不良后果。我们要面对地球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日益恶化,大量物种有绝种危险。

2019年,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联合发布了全球气候变暖现状的红色预警。全球变暖正在加快,温室气体浓度创历史新高已把全球温度逼到了一个日益危险的高度。


环境危机有哪些



为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出了碳中和和碳达峰的概念。

高和又称“二氧化碳实现净零排放”,它是由企业,团体或者个人计算某一特定时期内直接或者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它以植树造林和节能减排的方式来抵消其本身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目的。

而碳排放在碳排放步入平台期之后,步入平稳下降阶段。通俗地说,碳排放和和碳排放都是为了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收支相抵”。



2015年《巴黎协定》是人类给自己制定的奋斗目标,它要求把本世纪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并且把全球气温的升高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的水平以上1.5摄氏度之内,达到了3度。中国于2016年4月22日成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缔约国,并已成为已完成批准该协定的缔约方。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融洽的、共生的

但我们人类面对的环境问题远不只是“臭氧层空洞”、“大气变暖”那么简单。

联合国环境署2021年2月新报告《与自然和平相处》称,由于各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地球当前面临三大严重危机:也就是气候变化,污染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严重。三次危机在发生时都保留着某种关联并近乎互动。如不全面解决,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下一步将受到相当大的危害。


环境危机有哪些


在振兴COVID-19新冠疫情冲击下的经济的努力过程中,《与自然和平相处》报告蓝图还传达出立即采取行动的机遇与紧迫性。同时也列举了每一个人,包括政府与企业,社区与个人,能够也必须发挥的作用。

使环保成了生活方式

涂瑞和从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30余年。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环境应急,气候变化,流域水环境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均有建树。曾从事双边,区域,多边国际合作事务,经验丰富。曾任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是国际环境治理体系进程中的首席谈判人员,也是部分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实施负责人。2008-2011同年,任新疆环境保护厅副厅长。1997-1998年,在联合国环境署巴黎办公室工作。

2018年1月加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任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兼中国事务主任,兼任联合国驻华系统可持续发展合作保框架下保护地球工作组联合组长。2018-2020年期间他曾担任联合国驻华系统环境与气候变化工作组组长。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和工程硕士学位。

他对青少年怎样实践环保有独特的看法。他说:“探究大自然是件快乐的事,父母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花草树木,飞鸟爬虫等感兴趣,由关心野生动物到拒捕野生动物、养好、用好吃好野生动物这些身边的小事开始,养成敬畏自然的态度。”

涂瑞和还提出,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把“节能减排”这四个字放在心上。节约的意识需要从小培养,能够重复用的东西重复用,不要浪费。例如在洗澡时,放掉的冷水别白让其流了,拿个小桶收着,就能浇花,擦身,冲厕等。


相关标签: 环境 危机